伊斯蘭之光
  目前位置:首頁>>嚙踝蕭痚妧A>>き虼|
印度現代形式伊斯蘭教育
2006.8.4  10:30:12 AM      閱讀13958次
 
    印度西孟加拉邦教育部長坎迪•比斯瓦斯對記者說﹐在穆斯林人口聚居的西孟加拉邦﹐政府與民間合作成功地制定普及伊斯
蘭教育的新規劃﹐使大部份穆斯林兒童都能受到正宗的伊斯蘭教育﹐並且學會對不同宗教和種族寬容和仁慈﹐體現了伊斯蘭的敬主仁愛的價值觀。


  他說﹕“我們創造了新型的伊斯蘭學校﹐以傳授伊斯蘭經典為主﹐但訓導兒童寬容和仁愛的精神﹐與不同信仰的兒童和睦相處。 在印度這個多民族的國家﹐對穆斯林兒童的伊斯蘭教育培訓他們寬容的精神﹐有利於社會和諧和青少年身心健康﹐成為優秀公民。”


  西孟加拉邦的伊斯蘭教育改革從1977年開始進入社會發展規劃的日程﹐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摸索、協商和試驗﹐今天見到了實效﹐課程和教學也形成了成功的模式﹐以便向全國推廣。 當初的改革只是增加一些社會學常識﹐如歷史和科學﹐後來又增加了地理、電腦、外國語﹐但仍舊以《古蘭經》教學和伊斯蘭知識為主修課。 為了適合於穆斯林兒童的教育﹐也必須符合伊斯蘭精神﹐邦教育部組織專門人才對各種教材進行修正和改寫﹐絕不許可有傷害穆斯林的感情或違背伊斯蘭基本精神的教學內容和觀點。


  全邦(省)人口八千萬﹐多數是印度教徒﹐穆斯林佔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有四十萬穆斯林兒童﹐有25%的穆斯林兒童選擇在伊斯蘭學校就讀。 在一萬名教師隊伍中也聘請了少數非穆斯林﹐人數不超過15%﹐他們主要擔任文化課和外語課。 以家長志願的原則﹐伊斯蘭學校也招收非穆斯林的學生入學﹐但他們必須同穆斯林學生一樣上課和練習伊斯蘭功修知識。


  例如﹐十四歲的女孩朱麗塔是基督教徒﹐她參加穆斯林同學一起上課﹐學習阿拉伯文《古蘭經》﹐她說﹕“所有學科和活動都很有趣﹐星期日我跟著父母去教堂禮拜。 同學們都對我很好﹐我的阿拉伯文成勣全班名列前茅。”


  塔帕斯•萊耶克是印度教徒﹐擔任南科爾喀塔市一所伊斯蘭學校的校長﹐領導穆斯林教師完成科學的教學規劃。 他說﹕“我受到所有師生的尊敬﹐因為我知道尊敬穆斯林﹐尊重伊斯蘭﹐他們對我豐富的學校管理經驗表示支持。” 他說﹐這是一所伊斯蘭的宗教學校﹐但學生畢業之後不是孤立的穆斯林﹐而必須同印度社會的非穆斯林共同生活和工作﹐這就是我們的教育使命。 西孟加拉邦對宗教學校的試驗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我們現在仍舊在試驗階段﹐將向全印度推廣﹐引導社會走向全面繁榮富強。


  印度穆斯林社會的基層教育問題在許多邦進行改革試驗﹐目標是改變傳統的種族和信仰分裂概念﹐政府對許多地區的宗教教育的改革先驅表彰他們的刻苦努力和改革成果。 加爾格達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斯瓦龐•普拉瑪尼克說﹕“印度歷史上吃夠了不同宗教互鬥的苦頭﹐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分歧造成了許多歷史錯誤。 我們今天的改革是幫助不同信仰的人群互相友好﹐創建和睦的社會﹐消除互相嫉恨和猜忌。 這是教育改革和試驗的歷史使命。” 他說﹕“我們對伊斯蘭學校的成功試驗﹐將成為全世界的寶貴經驗﹐可以在許多國家推廣﹐造福全人類。”


  他說﹐在一所新型的伊斯蘭學校中﹐再也不存在對穆斯林學生傳播穆斯林惟我獨尊的思想﹐也禁止印度教天下第一優越論的宣傳﹐而互相尊重和合作﹐成為宗教學校培訓的新思想﹐新品格。 他說﹕“從學校這個教育基地出發﹐學生們的新思想立即影響他們的父母和社會﹐把人類友好的感情和社會和諧的憧憬帶到他們的家庭﹐因此﹐宗教學校的和諧教育不僅在學生身上見到成果﹐而且起到了改造全社會的作用。”


  西孟加拉邦穆斯林理事會秘書長艾哈邁德•伊姆蘭說﹕“當初在1970年代之前﹐印度的穆斯林被敵意和懷疑所包圍﹐印度教徒把所有的穆斯林都看作是巴基斯坦的特務和間諜。 從那以後開始的宗教學校改革和試驗﹐社會氣氛逐漸糾正了過來﹐互相消除了敵意﹐伊斯蘭學校也把伊斯蘭的寬容和普愛精神引入課堂﹐對其他宗教信徒一律表示親善友好。”


  他說﹐回顧印度的宗教對抗的近代歷史﹐數千名穆斯林在1947年的宗教抗爭中喪生﹐後來又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隨著孟加拉國同巴基斯坦的分裂和戰爭﹐幾十萬孟加拉國的穆斯林進入這個邦﹐使局勢更加複雜了。 直到1992年﹐還在北方城市阿約德海發生過穆斯林同當地印度教徒的械斗﹐因為一座古代清真寺遭到歹徒的破壞。 這些年來﹐聯邦政府採取多種種族和解和信仰寬容的政策﹐情況不斷好轉﹐印度教徒、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之間的宗教敵對情緒逐漸緩和﹐因此﹐西孟加拉邦的伊斯蘭學校的改革規劃和試驗將受到全國重視。
(http://www.hindustantimes.com/news/181_1666609,0011.htm)
 

   
將本新聞發給好友


伊斯蘭之光工作室(islam.org.hk) 版權所有©